【论文】浅谈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师生间交流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3/10/29 8:40:00 阅读次数:140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沟通从“心灵”开始,要与学生有良好和密切的沟通用孩子的思维实施影响,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前不久在别人的教育博客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位年轻的爸爸,他的女儿今年4岁。每次他领女儿逛商店,女儿总是哭闹着不愿进。这位年轻的爸爸百思不得其解:商店里的商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小孩子为什么不爱来呢?
    终于,他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一天,他领孩子在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女儿的鞋带松开了,他蹲下身来,给孩子系鞋带。就在这一瞬间,他突然发现,眼前是一副多么可怕的情景:货架高高的,在孩子眼中,根本看不到货架上端摆设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孩子看到的而是大人们的一条条腿和一双双手。那一只只来回摆动的胳膊,一个个带棱见角的背包,时不时磕碰孩子的小脸和弱小的身体。
    “别说是孩子,就是我都不想再待下去了。”这位爸爸激动地说。
    看完了这篇博客给我的感触很多:要想真正了解孩子,就要蹲下来看孩子,不能总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这让我想起来刚开始当班主任时发生的一件事:
    小赵是一个爱耍小聪明的大男孩,经常上课随便说话,接话。科任老师对他头疼的很。有一次我路过教室门口,突然传来学生的大笑声。然后就听到英语老师让小赵出去找班主任。于是我开门大喝一声“你给我出来”。原来在英语课堂上,英语老师上课提出了一个问题。结果小赵在下面没举手张口就说了一个不相干的答案,引得其他学生哄堂大笑,扰乱了课堂纪律。我针对这个事情非常严厉地批评了小赵,从规章制度到思想观念,从各方的看法到严重的后果,一一罗列,接下来我还让他书写了书面检查并当着全班同学向英语老师道歉。
从那以后,小赵收敛了许多,不再调皮。我为自己这种严肃的处理方法而暗自得意,但发现他在路上见到我总是躲着我走,学习成绩也出现了滑坡。
    回想我当时的教育,都是以成人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用班主任的绝对权威去震慑学生,很少给学生丝毫申辩的机会,表面上是维护了班级的纪律,震慑了学生,而实际上却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这样的教育,多了一些强迫,少了一些理解;多了一些距离,少了一些沟通;多了一些权威,少了一些尊重,关闭了师生间理解的“窗”,在师生间砌起一道无形的“墙”。
    因此想要真正了解学生,客观批评学生,首先就要蹲下来看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设身处地体验被老师教育后的感受。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用孩子的思维实施影响,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不要让孩子去适应教育,而是让教育来适应孩子。如果去掉成人的成见,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就会明白,在孩子的眼中,雪化了并不一定只是水,雪化了,还会变成一个春天。
    教与学是在师生相互沟通中进行的,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果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新时代的学生不好管,班主任不好当,这是班主任普遍谈论的问题。归纳起来,大概原因如下:首先是师生之间关系淡漠。学生不愿意和老师讲心里话,老师除了过问学生学习成绩之外,与学生基本没有共同语言。其次是师生关系紧张。有的班主任对学生有打骂、训斥等许多不尊重现象,学生对班主任就只有畏惧、应付、大多时候避之不及。另外是师生关系功利化。如:教师只对成绩好的学生关心,对成绩差的学生鄙视、挤兑;对家长走的很勤的学生关心,否则就缺乏关心。因此,班主任作为管理者,正人须先正己。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努力追求自己的高水平,高风格;他心怀宽广,能容纳学生的一切,对学生管理丝毫不带一点个人恩怨因素。班主任还应是一个真诚的人。他有一片诚心,一番苦心,一颗爱心,唯独不应有一丝私心。班主任要诚心分享学生的快乐与痛苦,以诚育人,以诚服人,以诚待人,坦诚地以自己的心去换学生的心。这几年班主任工作中的不断反思,使我认识到了:班主任的每一句评价其实是在给学生引领一条路、一个未来。客观、准确、多样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清醒地认识自我,发现本我,进而升华生命潜质。这样的评价对孩子来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雨露,是培养他们民主意识和自醒精神的桥梁,是慰藉他们心灵的灵丹妙药。事实证明: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