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情境体验—方法指导—应用提升”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3/10/28 17:23:00 阅读次数:120

    一、问题的提出
    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课程,在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生物学科缺少兴趣、对生物学知识理解不清、不能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学生不在少数,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生物学知识的。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目光聚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深入思考如何让学生通过生物学教学过程有效掌握科学方法,并逐步建立科学思维,领悟科学知识。在此基础上,笔者探索、整理出了“情境体验—方法指导—应用提升”教学模式。
2011年新版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它(生物学课程)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本教学模式与这种思路是一致的。
在倡导学生“学习过程”的今天,本教学模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二、“情境体验—方法指导—应用提升”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理论依据
    本教学模式主要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抛锚式教学”、“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终身教育理论”。
    1.抛锚式教学: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抛描式教学是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2.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有机体感知和概括外部世界的一般方式。他强调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主动地把学习者旧的认知结构置换成新的,促成个体能够用新的认知方式来感知周围世界。该理论提倡有效学习方法的形成,提倡教师在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提供必要的信息,而且要教会学生掌握并综合运用对客观事物归类的方法。
    3.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强调,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该理论强调学习者要努力通过自己的活动,建构并形成基本概念和思维形式。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在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主动去收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善于使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认为,人的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人本主义者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在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创设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心理氛围,保证学生在充满满足感、安全感的情境中通过教师安排的合适的学习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的价值、意义,使学习者成为充分发展的人。
    5.终身教育理论:该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学校教育无论从知识上,还是技能上,都无法满足学生以后成长的需要,因此学校有必要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有效的方法,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在一生当中不同阶段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在成年后仍然保持主动学习、成长的动力。
上述教育理论都不同程度的强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应该指导学生逐步掌握有效地科学方法,逐渐具备独立的学习能力,这体现了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的必要性。
    心理学领域对青少年认知方面的研究表明:青春期阶段认知能力的进展之一在于“对思维活动本身的思考”,这为教师有效指导学生体验、反思、应用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提供了可能性。
    三、“情境体验—方法指导—应用提升”教学模式的使用原则
    1.体验性原则: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接受的大多是间接经验和知识,而这种缺少体验的知识和技能往往不能很快内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教学模式遵循体验性原则,力求在不脱离生产、生活实践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并能够在体验的基础上对方法进行归纳,最终内化为自己的方法。
     2.生成性原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有效预设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反应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主动构建方法、知识和技能。不同个体、班级的具体情况不同,教学过程也会因此有差异,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好必要的预设,才能有有效的生成。
    3.启发性原则:教师应启发学生在对问题情境进行体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或对教师给出的学习任务有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更加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在各个教学环节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高效学习。
    4.科学性原则:教师在提供问题情境、分析思维过程和指导科学方法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真实的呈现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有效的方法,不可臆造。
    5.实践性原则:青春期的孩子是乐于接受挑战、乐于实践的,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多让学生完成一些实践性的任务,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方法的认识和对知识的领悟。
    6.创造性原则:教师应该尽可能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设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更多学生能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掌握方法。
    7.灵活性原则:在使用教学发的过程中,不可机械、僵化的生搬硬套,只重视教学模式的环节,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更有利于学生领会知识,掌握方法。